2023-03-31 15:44:19來源:勵普網
關于2022年吉林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解析 吉林高考語文試題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2022年吉林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解析 吉林高考語文試題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資料圖片)
吉林省2022年高考語文卷子答案和解析已經出來了,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2年吉林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解析”此文本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語文試題
(適用地區: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新疆、陜西)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與西方敘事作品的定點透視不同,中國傳統敘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動的視角或復眼映視式的視角。
流動視角的所謂流動,就是敘事者帶領讀者與書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視角,實行“三體交融”:設身處地地進入敘事情境,主要人物變了,與之交融的敘事者和讀者也隨之改變視角。讀《水滸傳》的人可能有一個幻覺,你讀宋江似乎變成宋江,讀武松似乎變成武松,這便是視角上“三體交融”的效應。中國古代句式不時省略主語,更強化了這種效應。比如武松大鬧快活林:武松一路喝過了十來處酒肆,遠遠看見一處林子。搶過林子背后,才見一個金剛大漢在槐下乘涼。武松自忖這一定是蔣門神了。轉到門前綠欄桿,才看見兩把銷金旗上寫著“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的對聯。西方小說往往離開人物,從另一視角描寫環境,細及它的細枝末節、歷史沿革,以便給人物活動預先構建一個場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繪那座偉大的建筑時,就先用了數十頁篇幅。而這里的視角則幾乎寸步不離地隨武松的行跡眼光游動,武松看不到的東西,讀者也無從看到。游動視角不僅緊隨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俠中不失精細,看清環境才動手;換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揮圖個痛快了。
流動視角有時也采取圓形軌跡。《水滸傳》中楊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內聚焦的圓形視角;梁山泊軍隊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內向外輻射的圓形視角。楊、索比武本身著墨不多,卻寫月臺上梁中書看呆了;兩邊眾軍官喝彩不迭;陣面上軍士們竊議,多年征戰未見這等好漢廝殺;將臺上李成、聞達不住聲叫“好斗”;觀戰的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態。金圣嘆的眉評甚妙:“一段寫滿教場眼晴都在兩人身上,卻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滿教場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滿教場人身上,遂使讀者眼晴不覺在兩人身上。”流動視角妙處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著墨不多自風流。
楊志比武的描寫,是在單純中求灑脫;大名府陷落的描寫,千頭萬緒由何處者手?敘事者心靈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書惶惶如喪家犬的身影和眼光,舉一綱而收擾千絲萬縷。行文沒有讓梁中書輕易脫險,而是在他逃遍東南西北四門和三闖南門的過程中,由內往外地輻射出圓形的視角,把瞬間遍及滿城的戰火統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
視角可以分為內視角、外視角和旁視角等處在不同層面上的類型。視角的流動,可以在同一層面上采取對位的、波浪狀的或者圓形的種種流動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層面上采取跳躍的或者臺階式的流動方式。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有一則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蟲復眼一般的視角。它先用外視角,寫翰林院一位官員從征伊梨,突圍時身死,兩晝夜后復蘇,疾馳歸隊。隨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問起他的經歷,采取他“自言被創時”的方式轉向內視角。內視角把人物在生死邊緣上迷離恍惚的意識滑動,寓于靈魂離體后的徘徊,簡直是某種意識流的寫法。最后作品又轉到旁視角,借同事之口表達對這位官員的贊嘆。復眼映視式視角的運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節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這篇筆記簡直成了視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實驗室。
(摘編自楊義《中國敘事學: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體交融”指敘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視角,帶領讀者跟隨人物進入敘事情境。
B.西方語言沒有不時省略主語的句式特點,敘事時較難將人物和場景融為一體。
C.如果流動視角采取圓形軌跡展開,敘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視角有時并不一致。
D.紀昀通過內視角呈現從征伊犁的官員的意識流動,賦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1.【解析】選B.文章里沒有說“西方語言……敘事時較難將人物和場景融為一體”,而是說“西方小說往往離開人物,從另一視角描寫環境”。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通過對中國傳統敘事作品視角的分析,證明了流動視角和復眼映視式的視角優于定點透視。
B.文章第二段以《水滸傳》中“大鬧快活林”為例,論證流動視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閱微草堂筆記》中一則小故事為例,論證視角在同一層面和不同層面流動存在著差別。
D.除了舉例論證,文章還使用了對比論證等方法,讓專業性很強的敘事學概念變得較易理解。
2.【解析】選D.A項,“流動視角和復眼映視式的視角優于定點透視”分析有誤,文中只說“流動的視角或復眼映視式的視角”與“定點透視”不同,并沒有說誰優于誰。B.項,“文章第二段以《水滸傳》中“大鬧快活林”為例”,是為了論證流動視角可以產生“視角上‘三體交融’的效應”,并非論證“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C項,文中舉《閱微草堂筆記》的例子是為了論證視角的流動及其產生的效果。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視角的流動既包括從人物的內視角轉為外視角、旁視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內視角轉為另一人的內視角。
B.選擇由外向內聚焦的圓形敘事還是由內向外輻射的圓形敘事,與敘述的內容相關,也與敘事者希望達到的敘述效果相關。
C.相較于長篇作品,筆記小說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動視角或復眼映視式視角敘事時,更容易實現多重的敘事功能。
D.《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節采用流動視角,既寫“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又寫黛玉眼中的鳳姐、寶玉等人。
3.【解析】選C.文中并沒有比較長篇作品和短篇筆記小說誰更容易實現多重的敘事功能。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題。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這一事實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獻上發表的呢?是中國人。西漢人韓嬰在《韓詩外傳》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獻中,卻沒有人去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編自楊振寧《對稱與物理》)
材料二:
17世紀初,雪花吸引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眼光。當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幾何形狀。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顯微鏡發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歡迎的觀察對象。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顯微術)一書中,展現了他借助顯微鏡畫出的雪花圖片,并對雪花晶體結構進行了闡述,這被看作是人類首次具體記錄雪花的形態。
(摘編自尹傳紅《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
材料三:
雪晶會根據其形成的云層中的溫度和過飽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狀,在一些溫度范圍內雪晶呈柱狀,在另一些溫度范圍內則呈板狀。隨著過飽和度的升高,雪晶變得越來越大,形狀也越來越復雜。雪晶的基本形狀主要取決于溫度:在-2℃左右時呈板狀,在-5℃左右時呈柱狀,在-15℃左右時又呈板狀,在低于-25℃時呈柱狀或板狀。雪晶的結構更多地取決于過飽和度,即取決于生成速度:當濕度高時,快速生成的柱狀晶體會變成輕軟的針狀晶體,而六角形板狀晶體會變成星狀的枝蔓晶體。隨著溫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狀會在板狀和柱狀之間來回變化好幾次,而且變化很大:在幾度溫差范圍內,雪晶會從又細又長的針狀晶體(-5℃)變為薄而平的板狀晶體(-15℃)。
雪晶形態圖
(摘編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態發生:雪晶中的物理學》)
4.下列圖解,最符合材料三相關內容的一項是(3分)
4.【解析】選B.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于雪花具有對稱的六角形結構這一事實,《韓詩外傳》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
B.開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對幾何和對稱的興趣,因此他的研究沒有向前推進,也沒有得出可信的結論。
C.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與水汽無關,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但是受到當時的知識限制,他沒有再對此機制作出解釋。
D.雪晶的具體形狀是受到溫度和過飽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狀主要取決于溫度,過飽和度則會影響雪晶結構的復雜性。
5.【解析】選D. A項偷換概念。原文是“雪花是六瓣的這一事實”,選項偷換為“雪花具有對稱的六角形結構這一事實”。B項絕對化和強加因果。“只是”表述絕對。開普勒“研究沒有向前推進”的原因分析不當。C項曲解文意。開普勒只是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并沒有說與水汽無關。原文說開普勒認為“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而不是“可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
6.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對科學研究有什么意義?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6分)
6.第一問: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為雪花的研究提供了有意義的方向,推動關于雪花結構及其成因的研究進程;開普勒的發現和探索精神激勵著科學家投身科學研究。
第二問:善于觀察,積極思考事物形成的原理;大膽假設,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九一八”致弟弟書 蕭紅
可弟:小戰士,你也做了戰士了,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過了;記得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個短促的時間是與你相處的,現在想起就像連你的面孔還沒有來得及記住,而你就去了。
記得當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離開家的時候,那一天的早晨你還在大門外和一群孩子玩著,那時你才十三四歲,你看著我離開家,向著那白銀似的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奔去。你戀著玩,對于我的出走,你連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長大了,有時寫信給我,因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時收到,有時收不到。但我讀了之后,竟看不見你,不是因為那信不是你寫的,而是在那信里邊你所說的話,都不像是你說的。比方說——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但心里邊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為我總有一個印象,你曉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時候,總是愿意說一些空話,問一問,家里的櫻桃樹這幾年結櫻桃多少?紅玫瑰依舊開花否?或者是看門的大白狗怎樣了?你的回信,說祖父的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弟寫給我的。
但是沒有讀過你的幾封這樣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離得你遠了。
可弟,我們都是自幼沒有見過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們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飄飄蕩蕩的,前邊沒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來,是來自東京的,說你是在那邊念書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東京去看看,我想這一次可以見到你了。這是多么出奇的一個奇遇。
我一到東京就寫信給你,約你第三天的下午六點在某某飯館等我。
那天,我五點鐘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點鐘,沒有人來,我又多等了一刻鐘,我又多等了半點鐘,我想或者你有事情會來晚了的。到最后的幾分鐘,竟想到,大概你來過了,或者已經不認識我。第二天,我想還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個老婆婆,說你已經在月初走了,離開了東京了。你那簾子里頭靜悄悄的,好像你在里邊睡午覺的。
半年之后,我還沒有回上海,你又來了信,說你已經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這可糟了,又來了一個小吉卜賽。
這流浪的生活,怕你過不慣,也怕你受不住。但你說:“你可以過得慣,為什么我過不慣?”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處來,我看見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慌亂。我想這些流浪的年輕人,都將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們的一伙,你們都是年輕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內心充滿了力量。你們是被逼著來到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們都懷著萬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沒有回頭。但是你們都充滿了饑餓,所以每天到處找工作。你們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葉似的被秋風卷著,彎著腰,抱著膀,打著寒戰。
那時你不知我心里的憂郁,你總是早上來笑著,晚上來笑著。進到我屋子來,看到可吃的就吃,看到書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
你那種傻里傻氣的樣子,我看了,有的時候,覺得討厭,有的時候也覺得喜歡,雖是歡喜了,但還是心口不一地說:“快起來吧,看這么懶。”
不多時就“七七”事變,很快你就決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軍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滿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們在黃瓜架下捉著蟲子的那樣的夜,那樣黑黑的夜,那樣飛著螢蟲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沒有同你講什么話。我送你到了臺階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時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讓你走,還是不愿意。只覺得恍恍惚惚的,把過去的許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個新,事事都顯得特別真切,又都顯得特別模糊,真所謂有如夢寐了。
可弟,你從小就蒼白,不健康,而今雖然長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體力仍舊是壞的。我很怕你走到別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勸你回家,因為你的心里充滿了誘惑,你的眼里充滿了禁果。
恰巧在抗戰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訴我你在洪洞的前線,離著我很近,我轉給你一封信,我想沒有兩天就可見到你了。那時我心里可開心極了,因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樣年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一群快樂的小戰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你們也拿槍,你們也擔水,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雖然我給你的信,你沒有收到,我也沒能看見你,但我不知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見到了你一樣。因為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從那以后,你的音信一點也沒有的。而至今已經四年了,你到底沒有信來我本來不常想你,不過現在想起你來了,你為什么不來信。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寫了以上這些,以遣胸中的憂悶。愿你在遠方快樂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刪改)
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信中寫“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和大海上“飄飄蕩蕩的”海船,都表達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寫出了“我”對流浪生涯的憂懼不安。
B.“我”有一個時期寫給弟弟的信中,談的總是些櫻桃樹玫瑰花之類的“空話”,這些話題看似親切,實則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悶。
C.弟弟從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別之夜,兩人并無多言,但信中追憶那個夜如同幼年的夜,寫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與弟弟的親密感情。
D.信件的結尾處,點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應了信件開頭“這十年中”的說法,同時將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7.【解析】選C.“‘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與弟弟的親密感情”表述有誤,“我”與弟弟的親密感情并未中斷。
8.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更是一再呈現。請分析這種恍惚感的由來。(6分)
8.參考答案:①由于十年間只有一段短暫的相處,加之“我”的漂流不定,分離與流轉是我對弟弟的思念“恍恍惚惚”;②國家動蕩,弟弟的思想在不斷改變,我對親人和國家的現狀充滿擔憂而“恍恍惚惚”;③弟弟要做一個戰士,到前線抗日,“我”因對弟弟前途命運的極度關切而“恍恍惚惚”。
9.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敘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請對此加以分析。(6分)
9.參考答案;①在上海時,弟弟和周圍年輕人群體是因外敵入侵被迫離家,表現了年輕人們遭遇苦難的苦悶以及不屈服于苦難的向上精神;②在山西時,寫和弟弟一樣一群年輕的孩子們因為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而精神昂揚,充滿希望;③前后對比寫出了弟弟以及和弟弟一樣的年輕人在國難家難當頭之時,他們身上發生的可貴的變化,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劉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
(節選自《說苑·貴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10.【解析】D譯文: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種自己的土地,對舊人新人一視同仁,只要是仁德的人就親近他。老百姓有了罪過,都是國君一人的責任。”周武王說:“胸懷廣大啊,天下能夠平定了。”大凡君王尊重賢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恩德。
11.下列對文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11.【解析】選A.第一個“食”,動詞使動,“使(給)……吃”,第二個“食”,動詞一般用法,“啃食,吃”的意思。B項,放,都是“放逐,流放”的意思。C項,第一個“靡”是“不”的意思,第二個“靡”是“倒下”的意思。D項,第一個“悲”是為動用法,“為……悲傷”,第二個“悲”是“傷悲”的意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寶。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將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12.【解析】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理解有誤,應該是使百姓安身立命,才是被后世稱道的國君的意思。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13(1)譯文:周武王戰勝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并問他道:“將怎么對待殷商的官員和民眾呢?”
解析:“克”:戰勝;“奈……何”,固定句式,對……怎么辦?“士眾”:官員和民眾。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13(2)譯文:現在我請求對沒人供養的年老病弱之人,沒有家室的鰥夫寡婦,分別不同的等級供給他們的生活用度。
解析:“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定語后置句;“論”:通“倫”,等級;“供秩”:供給生活用度。
參考譯文:
圣人對待天下的老百姓,就像對待嬰兒一樣啊!饑餓時就給他飯吃,寒冷時就給他衣服穿,扶持他調養他,撫育他成長,唯恐他不能長大。
魏武侯乘船順西河而下,行到中流,回頭對吳起說:“真美啊,河山這樣的險固!這是魏國的寶貝。”吳起回答說:“國家的穩固在于德政而不在險要的地形。從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不修道德仁義,因而大禹消滅了他們。夏桀居住的地方,左有黃河、濟水,右有太華山,伊闕在南邊,羊腸坂在北面,執政不講仁愛,因而商湯就放逐了他。由此看來,國家的穩固在于德政而不在險要的地形。如果您不修德政,那么船上的這些人都會變成您敵國的人。”魏武侯說:“講得好!”
周武王戰勝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并問他道:“將怎么對待殷商的官員和民眾呢?”姜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就兼及他房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就連他房外的籬笆也厭惡。全部殺掉那些敵人,不要使他們留有殘余,怎么樣?”武王說:“不行。”姜太公退出,邵公進來,武王問他:“如何處置殷商臣民?”邵公回答說:“有罪的殺掉他,無罪的就讓他活命,怎么樣?”武王說:“不行。”邵公退出,周公旦進來,武王問他:“如何處置殷商臣民?”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種自己的土地,對舊人新人一視同仁,只要是仁德的人就親近他。老百姓有了罪過,都是國君一人的責任。”周武王說:“胸懷廣大啊,天下能夠平定了。”大凡君王尊重賢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恩德。
齊景公在壽宮游玩,看見有老年人背著柴并面帶饑色。齊景公為此悲傷,他長嘆一聲說:“命令官府供養他。”晏嬰說:“我聽說:喜愛有才德的賢人而哀憐無才德的人,這是守國的根本。現在您哀憐老人并且恩惠無所不及,這是治國的根本。”齊景公面帶喜色地笑了。晏嬰說:“圣明的帝王見到賢人而喜歡賢人,見到無才德的人就哀憐他們。現在我請求對沒人供養的年老病弱之人,沒有家室的鰥夫寡婦,分別不同的等級供給他們的生活用度。”齊景公說:“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國家供養,鰥夫寡婦都有了家室。
晉平公在春季修筑亭臺,叔向說:“不可以。古代的圣王注重德政并務必施行,寬緩刑罰并急于民時。現在春季修筑亭臺,這是侵占農時。難道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被后世稱道的國君嗎?”晉平公說:“好。”于是就停止了修筑亭臺的勞役。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14.【解析】選A.“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理解錯誤,根據“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詩人說只要兩個人心意相通,不需在乎認識的早或晚.。
15.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15.參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內”兩句直接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襟懷,而“無為在歧路”的“無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情感。②本詩作者點明自己與朋友都有貧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又有著共同的情懷理想。運用了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抒情。頸聯的“浦樓”兩句和尾聯的“去去”兩句,一實一虛,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擔憂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2)李商隱《錦瑟》“,”兩句中的數目字,引發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
(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兩句,以花落歸根為喻,抒發了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情懷。
16.答案:(1)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爻
(2)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題。
那時,小鎮上的人們和其他地方的人們一樣,一律到照相館留影。而且,小鎮只有一家照相館。照相而入“館”,① 。這樣的場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單規模、形制上端莊含蓄,其幽暗也給人一種② 的高貴感,牽動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學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進了這個面積不大的地方,交費、開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經常會發出這樣的問話:我臉洗得干凈嗎?眼睛亮嗎?牙齒露出來好,還是不露出來好?我們男孩平時不大在意的問題,照相的時候會一大子冒出來。不過沒關系,旁邊總會有別的人提醒:你臉上粘了個東西,你頭發亂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時,小鎮上的孩子們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條件,只得依賴照相館來存放我們的青春、溫情、期待。照完相,我們會依然惦記著這件事,甚至興奮得晚上睡不著,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單上所標的“某月某日下午三點”或“某月某日上午十點半”那個時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記憶中,取相片這件事從來沒有出現過忘記或滯后的情況。照片即將從簡陋的紙袋里抽出來的那一刻,我們經常心臟狂跳不止。
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7.①順理成章②難以言喻 ③迫不及待
18.文中畫橫線的兩處,都由三句話并列而成,但第一處主語“我”只出現一次,第二處主語“你”再三出現,二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差別?請簡要說明。(4分)
18.參考答案:①第1處三句話,是表現個體“我”在照相時對自我各方面形象的急切關注,只在首句標出主語“我”,下兩句連貫緊承,表現了“我”的急切,語勢貫通,情感充沛,酣暢淋漓;②第2處三句話,是陳述周邊別人給“我”的提示,七嘴八舌;③每個人都對“我”提示,也就得每句話都用“你”,突出了周邊人們對個體“我”的熱情關心,所以連用三個“你”,不但不繁瑣,反而使表達更自然順暢,更好體現了照相時大家互相提示,互相幫襯的熱鬧親切的氛圍。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近日,眼科門診一連來了幾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機,第二天早上看不見東西了,這種疾病被稱為“眼中風”。“中風”一詞原指腦中風,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近幾年被引入眼科。臨床上,眼科醫生把視網膜動脈阻塞這類缺血性眼病和視網膜靜脈阻塞這類出血性眼病統稱為“眼中風”。“眼中風”是眼科臨床急癥之一,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
①。第一種是中央動脈阻塞,會造成患者視力喪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種是分支動脈阻塞,視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種那么嚴重,多表現為視野缺損。第三種是睫狀動脈阻塞, ② ,經過治療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復。視網膜動脈阻塞時,③ ,對視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過90分鐘,視網膜光感受器組織損害不可逆;缺血超過4小時,視網膜就會出現萎縮,即使恢復了血供,視力也很難恢復。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時內、最遲不超過4小時內接受治療,并盡可能保住自己的視力。
視網膜靜脈阻塞主要表現為眼底出血,并由此導致視物模糊變形、視野缺損或注視點黑影等,不及時治療也會導致嚴重后果。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19.①視網膜動脈阻塞有3種;②視力下降程度相對較輕微;③視網膜缺血時間越久。
20.“眼中風”因和腦血管疾病“中風”有諸多相似而得名。與此類似,“打筆仗”源自“打仗”。請簡述“打筆仗”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4分)
20.參考答案:含義:“打筆仗”一詞由“打仗”化用而來,打仗指進行戰爭、進行戰斗等,一般情況下,需要用到戰爭武器,如刀槍棍棒等,當然也可赤手空拳;而“打筆仗”引入文學中,是指文人之間對話題、宗旨、派別、尊崇主義等討論、口誅筆伐時用筆在文章作品中進行切磋的。
緣由:雙方通過運用文字來進行辯論,文章語言激烈程度與“打仗”相仿,為了駁倒對手,經常你來我往,交鋒不斷,來來回回很多回合,也與兩軍對壘互有攻守相似,所以人們習慣把人們用寫文章來互相辯駁稱為“打筆仗”。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
21.參考答案: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時內、最遲不超過4小時接受治療,才有可能保住視力。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你叢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雅思 托福 GRE IB SAT GMAT A-Level ACT 多鄰國英語測試 OSSD 英語四六級 出國英語 詞匯 AEAS 英語口語 商務英語 考研英語 青少英語 成人英語 個人提升英語 高中英語 劍橋英語 AP課程 一級建造師 二級建造師 消防工程師 消防設施操作員 BIM 造價工程師 環評師 監理工程師 咨詢工程師 安全工程師 建筑九大員 注冊電氣工程師 一級注冊建筑師 公路水運檢測 通信工程 裝配式工程師 二級注冊建筑師 智慧消防工程師 智慧建造工程師 全過程工程咨詢師 EPC工程總承包 碳排放管理師 初級會計師 中級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cpa) CFA ACCA CMA 基金從業 證券從業 會計證 初中級經濟師 薪稅師 會計實操 企業合規師 FRM 會計就業 教師資格 食品安全管理師 人力資源管理 鄉村規劃師 心理咨詢師 健康管理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普通話 公共營養師 物流師 網絡主播 專利代理師 教師招聘 籃球 少兒編程 書法培訓 繪畫美術 音樂 舞蹈 棋類 國畫 樂器 機器人編程 小孩子注意力訓練 兒童專注力 兒童情緒管理 少兒小主播 信奧賽C++ 籃球 嵌入式培訓 軟件測試 Web前端 linux云計算 大數據 C/C++開發 電子商務 Java開發 影視后期 剪輯包裝 游戲設計 php 商業插畫 產品經理 Python photoshop UXD全鏈路 UI設計 室內設計 電商視覺設計 IT認證 PMP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