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11:14:53來源:勵普網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 抗日戰爭勝利手抄報內容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 抗日戰爭勝利手抄報內容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抗日戰爭是中國戰爭史上最蜿蜒曲折的一場戰爭,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爭故事,如果你想了解,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抗日戰爭二十二場大會戰】
“七七事變”后,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八年之間進行了22次正面戰場的大會戰。抗日戰爭上的22次大會戰,是中華民族用鮮血書寫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用生命譜寫的壯歌。
1.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馮玉祥、顧祝同、陳誠、張治中
“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投入了將近100萬的兵力,這次戰役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戰前日本曾囂張的說,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結果光在上海戰場就打了三個月,雖然日本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戰日軍傷亡5萬余人。中國軍民浴血苦戰,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后,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唐生智、孫元良、宋希濂
淞滬會戰后,日軍迅速進攻中國首都南京。由于國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后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萬余人。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閻錫山、衛立煌、孫連仲、傅作義、郝夢齡(殉國)、王靖國
1937年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后向太原進攻,此時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余人,傷亡10萬人以上。
其中忻口戰役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忻口戰役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一)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龐炳勛、王銘章(殉國)
徐州會戰包括滕縣血戰、臨沂之戰、臺兒莊大捷和徐州突圍4部分。川軍打的滕縣血戰,為臺兒莊布陣爭取了兩天時間。張自忠指揮的臨沂大戰,粉碎了日軍兩路夾擊臺兒莊的計劃。臺兒莊大戰重傷了日軍的2個王牌軍。李宗仁搞的空城計,讓日軍想在徐州殲滅國軍70萬主力的計劃落空,日軍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軍的防御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后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至5個月的時間。其中臺兒莊大捷消滅日軍1萬余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敵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為我國后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后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可以說,從臺兒莊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圍,是蔣介石整飭軍紀、扎穩陣腳之后,砍出的漂亮的兩板斧。
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程潛、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龍慕韓(因戰斗不力而槍斃)
蘭封會戰是日軍為配合徐州會戰,切斷徐州中國軍隊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和中國軍隊發生的一場會戰。這會戰演發成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蘭封會戰對日軍來講是敗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轉向商丘,估計日軍能夠提前一個星期占領商丘。一個精銳的常設師團加上一個重炮旅團,將對從徐州戰場后撤的中國軍隊造成很大威脅。而且日軍第16師團和第3、13混成旅團可以全力截擊后撤的中國軍隊,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于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作戰不力被處決,成為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系將領。
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陳誠、白崇禧、薛岳、張發奎、孫連仲、王耀武、張靈甫、黃維、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關麟征、鄭洞國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4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中國空軍與敵激戰,取得重大戰果,共擊落日機62架,炸毀日機16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
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設置海岸炮,并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
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行動。日軍傷亡10萬以上,日軍雖然攻占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并未達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雖然武漢最終失守,但“武漢會戰”卻有著重大的意義。會戰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十多萬人,同時大量消耗了日本財力,爭取到時間把工業遷入西南和西北地區,為相持階段作了重要的物資準備。自此以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再也沒有能力調動40多萬大軍作戰略進攻性的大會戰了。從這個角度上看,“武漢會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湯恩伯、張自忠、李品仙、孫震
湯恩伯
武漢會戰之后,日軍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棗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中國軍隊擊斃敵軍1.3萬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羅卓英、王耀武、關麟征、楊森、張靈甫
此役,日軍集中10萬兵力,勞師南征,未能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擊、側擊,部分日軍陷于包圍,損失慘重。日軍承認“此次會戰與南昌、襄東(即隨棗會戰)兩次會戰,頗有決戰之勢。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日軍在會戰前期,攻勢行動艱苦,在會戰后期,于中方反擊下匆匆撤退,士氣大受影響。此次會戰,日軍傷亡達2萬余人。
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鄭洞國、陳明仁、戴安瀾
日軍侵占南寧和昆侖關之后,國軍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陳誠、張自忠(殉國)、湯恩伯、黃琪翔、孫連仲、孫震
此次會戰,日軍雖占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余人。
此役,張自忠上將殉國于南瓜店。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湯恩伯、孫連仲、李品仙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御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余人后,日軍最終撤退。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二)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羅卓英、王耀武、張靈甫、韓璇
為保證南昌及其附近占領地的安全,日軍發動企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進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的日軍倉皇撤退,予日軍以重創,日軍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衛立煌、杜聿明、傅作義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由于中國軍隊疏于防守,臨戰又缺乏物質和精神準備,因此遭到慘敗,傷亡慘重,退出中條山。此戰日軍傷亡9900人。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楊森、賴傳湘(殉國)、歐震、王耀武、王甲本、劉振三
日軍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岳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余人。
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余人,擊落飛機6架,擊沉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楊森、李玉堂、方先覺、夏首勛、陳沛、孫明瑾、余程萬
這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在中國正面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薛岳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托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相當的損耗和遲滯。待敵深入長沙預定決戰地區,中國長沙守軍頑強堅守核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進攻。
同時,第二線反擊兵團周密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藥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展開退卻。我軍合圍部隊立即轉為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舍,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竄,至1942年1月15日,日軍退過新墻河,恢復戰前態勢。
由于第9戰區部署得當、協同密切,作戰得力,從而取得了此次會戰的勝利。此役共斃傷俘日軍5萬余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三)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顧祝同、上官云相、劉建緒、黃紹竑、汪之斌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后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占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陳誠、胡璉、王瓚緒、王敬久、馮治安、王甲本
陳誠
鄂西會戰歷時月余,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孫連仲、王耀武、余程萬、施中誠、胡璉、池峰城、張靈甫
在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以及美國駐中國基地空軍也參戰并取得重大戰績。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面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戰。
中國軍隊依托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斃日軍1萬余人。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四)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湯恩伯、蔣鼎文、胡宗南、李家鈺、何國柱、呂公良(殉國)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就要看到勝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妄圖挽救因太平洋戰爭慘敗而導致即將覆滅的命運,根據“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為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為慘烈的戰斗之一。
這次會戰是侵華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勢在必得打通大陸橫貫南北的交通線。
20.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岳、方先覺、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
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黨第10軍隊在衡陽進行了不可思議的長達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敵眾,衡陽失守。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中日雙方公布的日軍在長衡會戰中傷亡人數均是6萬人,驚人的一致,這是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手抄報模塊(五)
21.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發奎、韋云淞、闞維雍(殉國)、孫元良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美軍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由于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在整個會戰中日軍也付出了傷亡3萬余的代價。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王耀武、施中誠、胡璉、李天霞、廖耀湘、韓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會戰,是國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此戰役直接給日本政府敲響了喪鐘,湘西也由此成了日軍侵華戰爭的終結地。日軍最終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
有那樣的意志誓死抵抗,是因為對勝利的信念,對未來的信念。對于“吾民吾土”的認同,相信自己的血是為“自己人”而流,所捍衛的是“自己人”的將來。那樣毫無疑惑的相信著“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的心,使得他們愿意去死,愿意去犧牲。
結束語:在抗日衛國戰爭中,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本侵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38931次。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約為6500億美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以史為鑒,放眼未來!
雅思 托福 GRE IB SAT GMAT A-Level ACT 多鄰國英語測試 OSSD 英語四六級 出國英語 詞匯 AEAS 英語口語 商務英語 考研英語 青少英語 成人英語 個人提升英語 高中英語 劍橋英語 AP課程 一級建造師 二級建造師 消防工程師 消防設施操作員 BIM 造價工程師 環評師 監理工程師 咨詢工程師 安全工程師 建筑九大員 注冊電氣工程師 一級注冊建筑師 公路水運檢測 通信工程 裝配式工程師 二級注冊建筑師 智慧消防工程師 智慧建造工程師 全過程工程咨詢師 EPC工程總承包 碳排放管理師 初級會計師 中級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cpa) CFA ACCA CMA 基金從業 證券從業 會計證 初中級經濟師 薪稅師 會計實操 企業合規師 FRM 會計就業 教師資格 食品安全管理師 人力資源管理 鄉村規劃師 心理咨詢師 健康管理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普通話 公共營養師 物流師 網絡主播 專利代理師 教師招聘 籃球 少兒編程 書法培訓 繪畫美術 音樂 舞蹈 棋類 國畫 樂器 機器人編程 小孩子注意力訓練 兒童專注力 兒童情緒管理 少兒小主播 信奧賽C++ 籃球 嵌入式培訓 軟件測試 Web前端 linux云計算 大數據 C/C++開發 電子商務 Java開發 影視后期 剪輯包裝 游戲設計 php 商業插畫 產品經理 Python photoshop UXD全鏈路 UI設計 室內設計 電商視覺設計 IT認證 PMP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