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5 11:17:02來源:轉載
考研難度等級如何劃分的?考研真的很難嗎?很多同學覺得考研很難,是因為高考是與全省的同學競爭,而且錄取的人數相對較多,考上心儀大學的可能性較大。而考研是和全國的同學競爭,雖不是人人都要考研,但研究生的錄取名額很少。
隨著這幾年考研人數的逐年大幅遞增(20考研人數達到341萬,今年更是盛傳將突破422萬),淘汰率飆升,競爭越來越殘酷了。很多人開始忌憚考研的難度,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的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去年像廣東省、遼寧省棄考率都在10%以上。那么,考研上岸,難道真的就遙不可及嗎?難度真的是突破天際嗎?其實也不一定。有人把考研難度根據擇校城市、考試專業和是否跨考等指標劃分為不同等級,可以看下你在哪一檔~
1. 難度等級劃分
等級一:本地區、本院校、本專業
將本地區、本學校和本專業作為自己的考研目標——從理論上講,這是較容易考研成功的一種模式。專業課復習資料不用愁;報錄數據不用愁;人脈關系不用愁,有些導師還是本科專業課老師;研究生學長學姐不愁找不到,走兩步到實驗室、教室活捉幾只。所以,屬于等級一的同學,這么多資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考研輕松很多哦。
等級二:本地區、本專業、跨學校
等級二和等級一的區別就是:跨學校。基本可以繼承等級一的優點,比如說找熟人、專業基礎等。不過,在院校、學科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它的難度比等級一稍大,畢竟對其它高校老師的喜好或研究方向,還相對陌生。
等級三:本專業、跨地區、跨學校
等級三除了在專業上有所堅持外,在其它方面都面臨著較大挑戰,的優勢就是本專業了,專業課學習會比跨專業的相對容易。難就難在跨地區、跨院校,報考一個自己之前完全沒有詳細了解過的院校,各種信息都需要一點一點搜集,那意味著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等級四:本地區、本學校、跨專業
和等級一相比,等級四較大的特點是跨專業,跨專業考研的難度可想而知,從頭復習一門專業課比重新開始搜集信息難度大多了。而且還要面臨著復試中老師會“多多關注”跨考生這道門檻,所以考研童鞋們理應要提早做準備,在心理和時間精力上做好足夠的預期!
等級五:跨地區、跨專業、跨學校
三跨較難,不接受反駁的那種難,三跨考生較大的優勢就是勇氣!從學校到專業可以說是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三跨除了要面對搜集院校報錄數據信息、搜集專業資料、找資源的問題,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童鞋在跨考開始后,才發現要考的專業跟之前了解的完全不一樣!但是如果你已經堅定的選擇了這條路,就請務必努力地走下去,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到底!
2. 考研真的很難嗎?
以上熱議廣傳的難度等級劃分,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能說還是有些太籠統了。考研難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能簡單地以偏概全。
如果非要給難度列個公式的話,昆小航覺得,還不如把它歸結為——報考難度+備考難度這兩方面(當然還有一些外部的影響因素)。
報考難度大致可以看這些數據:招生人數 、報考人數、復試分數線、專業課難度、推免人數、復試比例……
備考難度大致可以看這些數據:跨考力度 、自身基礎 、偏科程度、備考時間、備考地點、備考心態……
另外,關于考研的難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嚇走了許多本來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童鞋。也有的人過分低估了,過于輕敵,導致原本能考上卻考得一塌糊涂。
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講,考研的難度其實并不算高,因為考研的國家分數線,要滿足那么多不同檔次的學校的招生情況,分數不可能定得太高,題目的難度也是適度而且相對穩定的,這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的。
考研復習的許多工作量,也并不是完全為了達到某個分數線而做的努力,而是想盡辦法減少自己落榜的風險。即使你學的很多東西未必會考到,可是它們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那些都可以減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風險。
但是許多人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沒有從盡量減少出現意外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安排復習,特別是專業課的復習,較終導致失敗,給之后要考研的童鞋們造成考研很難的印象。
如果過分地認為考研很容易,那這種想法更是極其錯誤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沒有完成一系列必須的工作,試圖靠僥幸考上研究生,機會是很小的。
因此,只有在你花了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多的精力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說,考研其實并不難。
況且,如今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難不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目前的復習情況和心態。一定要堅定地朝著目標進發,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更多培訓課程: 吉林考研 更多學校信息: 吉林跨考教育培訓機構 咨詢電話: